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的區(qū)別
精選回答
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是密切相關但又?本質不同?的兩個概念,在金融投資、企業(yè)管理和個人理財中都非常重要?;煜鼈兛赡軐е洛e誤的決策。
1. 風險偏好
(1)定義:指個人或組織愿意承擔的風險程度。是一種主觀的態(tài)度,反映對風險的喜好或厭惡。
(2)特點
①基于心理因素:更多與個人的性格、價值觀、目標有關。
②主動選擇:反映了個人或組織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意愿。
③可能高于或低于風險承受度:即一個人可能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但其財務狀況不允許。
2. 風險承受度
(1)定義:指個人或組織在財務上能夠承擔的風險程度。是一種客觀的能力,取決于資產、收入、負債等實際條件。
(2)特點
①基于財務能力:更多與個人的經濟狀況、責任和義務有關。
②被動限制:反映了個人或組織在面對風險時的實際承受能力。
③通常是一個硬性約束:即使一個人愿意承擔高風險,但如果財務狀況不允許,也無法實現。
3. 實際應用中的關系
(1)理想狀態(tài):風險偏好應與風險承受度相匹配。如果風險偏好過高而超出風險承受度,可能導致不可承受的損失;反之,如果風險偏好過低,則可能錯失機會。
(2)平衡調整:個人或組織需要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目標,合理調整風險偏好和承受度之間的關系。
4.總結
(1)風險偏好:是“想不想”的問題,更多與心理和態(tài)度相關。
(2)風險承受度:是“能不能”的問題,更多與財務能力和實際情況相關。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了解更多會計考試資訊,可以點擊查看東奧cma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