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精選回答
定價的一般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圍繞成本、市場需求、競爭狀況以及消費者心理等因素進行考慮。常見的定價方法如下:
成本導向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產品的成本為基礎,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成本加成定價法:企業(yè)首先確定產品的單位成本,然后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形成銷售價格。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可能忽略了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
目標收益定價法:企業(yè)首先設定一個目標收益率,然后根據預計的總銷量和總成本,計算出銷售價格。這種方法有助于企業(yè)實現特定的財務目標。
市場導向定價法
市場導向定價法是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來確定價格的方法。這種方法更加注重市場反饋和消費者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需求導向定價法:以消費者需求為基本依據,通過市場調研和分析,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知和期望,從而確定價格。這種方法有助于企業(yè)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
認知價值定價法:基于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理解和認知來確定價格。企業(yè)需要通過營銷手段來塑造產品的獨特性和價值感,從而提高消費者的支付意愿。
競爭導向定價法
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以競爭對手的價格為基礎,結合企業(yè)自身情況來確定價格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隨行就市定價法:企業(yè)根據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平均價格或主要競爭對手的價格來確定自己的價格,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投標定價法:在招投標過程中,企業(yè)根據招標要求和自身實力來確定價格,以爭取中標機會。
其他定價方法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定價方法外,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的定價方法,如:
撇脂定價法:新產品上市時采用較高的價格,以快速收回投資并獲取高額利潤。這種方法適用于市場需求大、產品獨特性強的情況。
滲透定價法:新產品上市時采用較低的價格,以迅速占領市場并擴大銷量。這種方法適用于市場需求大、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
心理定價法:利用消費者的心理特征來制定價格,如尾數定價(如9.9元)、整數定價(如10元)等,以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差別定價法:根據不同的市場、顧客群體或時間等因素,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實行不同的價格。這種方法有助于企業(yè)更好地細分市場并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CMA中涉及的主要定價方法市場導向定價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他定價方法還有峰值負荷定價法等。
(1)成本導向定價法,又稱成本加成法,是企業(yè)以產品目標成本為基本依據,利用產品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方法。使用成本導向定價法,加成通常表示為成本的百分比。銷售價格=單位成本+單位成本×單位成本加成百分比。企業(yè)可以使用變動成本法、產品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確定產品的售價。
(2)市場導向定價法,又稱目標成本法,是企業(yè)以既定的市場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利潤的方法。市場導向定價法通常適用于產品和服務沒有差異的情況,以同質和可替代產品的市場價格來確定產品價格。有兩種市場導向定價法可用來確定價格,分別為需求導向定價法和競爭導向定價法。在需求導向定價法下,如果產品需求旺盛,可以設定較高價格。在競爭導向定價法下,銷售價格是根據競爭對手提供的相似或可替代產品的價格來確定的。
(3)峰值負荷定價法是指根據物理產能上限和市場需求,對產品或服務收取變動費用的一種做法。在峰值負荷定價法下,即使在成本上沒有顯著差異,細分市場(按時段細分)間的價格也存在明顯差異。
影響定價的主要因素
產品研發(fā)、制造、存儲、原材料、運輸等成本。
預期利潤。在成本確定后,企業(yè)也可能有一個固定的預期利潤百分比。
資金周轉。需要企業(yè)資金周轉快就得把價格定在對用戶最有吸引力的水平上。而最有吸引力的價格水平,利潤卻并不一定是最大的。
供需情況。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價格就可以隨之向上浮動。
品牌形象。企業(yè)或品牌專注于高端市場,提供最高水平的產品或服務時,價格與成本可能基本無關。
競爭對手價格。隨著信息流動越來越透明,尤其是在網上作價格比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競爭對手的價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yè)自身的定價。價格降低甚至可能降低品牌形象及銷售情況。
促銷策略。各種形式的促銷、打折、優(yōu)惠組合運用都將影響產品最終定價。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了解更多會計考試資訊、知識點,可以點擊查看東奧CMA頻道。